2006年6月5日

環保徵文

降低物慾,提高求知慾
台灣是個已開發的高度發展國家,然而,國民水準有隨著經濟的成長一起提昇嗎?每個人都要丟垃圾,卻都不願意當垃圾場的鄰居,根據資料,平均每個人每天會製造一公斤以上的垃圾,而且垃圾量還有越來越多的趨勢,原因何在?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有過多的物質慾望,也就製造了過多的垃圾、廢棄物,也產生了更多的壓力、憂鬱症。降低物慾,提高求知慾,不啻為一個生態環保與心靈環保值得努力的方向。
食:多自備飲水,少喝路邊飲料。一杯500c.c的飲料,喝過即丟所帶來的垃圾就有吸管、塑膠杯、塑膠膜等等,況且飲料內容含有過多甜糖、色素、調味料也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。
衣:推動學生制服回收。製造成衣過程的廢水、廢物會造成河川污染、資源消耗,學生是否有必要每次入學就買一次新制服,況且學生尚在發育,體型還一直在成長,制服尺寸一直更換新買,浪費金錢也浪費資源。
住:油漆淺色牆面顏色。可以增加反光亮度,減少電燈泡的使用;調節反射熱能,減少冷氣機使用。淺色牆面也能帶來心靈穩定感與輕鬆感,也可以營造更溫馨和平的氣氛。
行:盡量利用大眾運輸工具,。在油價飆漲的今日,若是簡單的路程,就可以運用經濟的大眾運輸來減少交通費用的支出。一方面可以因為減少個人自用車所產生的廢氣污染,一方面也可以降低交通運輸費用,一舉兩得。
育:好書交換,二手書跳蚤市場。看過的書籍可不要急著丟,可以舉辦書迷交換好書,或著二手書跳蚤市場。把書裡面的知識或著是道理與別人交換不一樣的心得與想法,把舊書注入新生命。
樂:減少看電視的時間。把打開電視機的時間轉而利用到去看書、運動等等休閒活動,可以節省電量的消耗。而看書需要思考,運動需要使用肢體,更比電視那樣單方面只用視覺的接收訊息的方式更可以活絡身心。
在生活上的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樂六大方面都可以思考減少資源浪費的方式,只要每個人都多用一點心,對生態、對地球再多一點的敏感,多替後代著想一些,就可以省下大量的資源開發,甚至於可以資源再循環,再利用!提昇國民水準就在於降低了物慾,提高了求知慾,使得生態環保生生不息,心靈環保健康快樂!

1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Really amazing! Useful information. All the best.
»